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,2025年上半年,中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表現亮眼,收入達2022億元,同比增長18.8%。在信息技術服務整體12.9%的增長中,這一細分領域展現出強勁動能。而推動這一增長浪潮的,正是如北京光潤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這樣深耕核心技術的“專精特新”企業。
光潤通自2008年誕生于中關村起,便以國產光纖網卡為突破點,逐步構建起覆蓋光通信全鏈條的產品體系。盡管公司規模不大,參保人數僅23人,卻屢屢在關鍵時刻展現硬核實力:2009年成為中國航天光網絡指定供應商,2010年護航上海世博會網絡安全,2020年入選北京市首批“專精特新”企業。
真正的轉折點發生在2020年全球芯片危機期間。光潤通團隊成功攻克服務器適配器芯片核心技術,推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芯片,一舉打破國外壟斷。搭載自研G350AM2芯片的FF-902E-V3.0國產網卡,在2023年服貿會上成為“100%自主可控”的標志性產品。其性能不僅達到國際水準,更在軍工、航天等極端環境中驗證了卓越可靠性。
光潤通的戰略遠不止于單點突破。公司積極布局國產軟硬件生態整合,完成與飛騰CPU、麒麟OS、統信UOS的深度適配,加入OurBMC開源社區共建技術生態。如今其產品已形成多行業解決方案能力:從中國石油油田的高清視頻回傳萬兆網卡,到海關總署數據中心守護敏感信息的硬件加密網卡,再到城市水利監測網絡中穩定運行的耐候型光纖收發器——光潤通的“光”已融入國家關鍵基礎設施的命脈。
工信部報告中18.8%的增速并非抽象數字。它背后是光潤通們十六年如一日攻堅芯片自主的縮影:從北京奧運會的首批光模塊供應,到實現服務器網卡芯片完全自研;從23人的創業團隊,到產品通過FCC、CE認證走向全球市場。當每一束承載信息的光信號通過GRT設備無延遲傳輸,這些“專精特新”企業的名字,已悄然銘刻在中國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石之上。
中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的高速增長,本質上是無數個“光潤通”在技術深水區持續突圍的集體勝利。在國產替代的星辰大海中,這些以硬科技為錨點的企業,正以自主可控之光點亮中國智造的未來版圖。